演藝圈很亂,大多也只是那群人在戲下的各種行端止勾當。而詩歌圈的亂,是把什么叫做詩歌這個概念都搞糊涂了。
關于那些莫名其妙的謂之“詩”的種種爭論也許一直都沒停過,寬容的人把它當做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片段,一種現象,一個過程,或者一點雜音;尖銳的人則是一片嚴辭訓責。
我周圍也有一群像詩人一樣排列文字的人,至于那些把順口溜當詩歌的就更多了。當然,我也辨別不出哪個是真的詩人、哪個是假的詩人、哪個是好的詩人、哪個是不好的詩人,各種風味,各種搔首弄姿,都有,但都沒遇到過一個敢于石破天驚的主。當然,也許是沒那份思維,也許是沒那份靈氣,也許是沒那份膽量。畢竟,大多寫詩的人,骨子里還是想要膜拜“詩”的神圣,還是想要自己或者別人都能認可和接受那些跟“詩”有關的美好。
中國詩歌的鼎盛在唐宋元之后再無耀眼的精彩,后世雖然偶爾有幾個詩人不溫不火地閃一下光,但從來都沒有人超越已有的高度。那個高度實在是太高了,已經把詩歌的極致在那些時代發揮得淋漓盡致,各種情感情緒幾乎都被反反復復用最精妙的觸點做了最深透的刻畫,所以后世或許根本就沒有超越的可能。
但,任何時代總會有人不甘寂寞,想要給一直以莫名巧妙的方式續命的詩歌注入一點驚世駭俗的元素。于是,隔三差五,詩歌界就會出現那么幾個被有人視為“怪胎”有人視為“吃螃蟹者”有人視為“不甘寂寞者”的人。當然,根據以往的經驗,也只能那么倒騰一陣子就玩完。
因為,這突然冒出來的,僅僅只是看他們的作品本身(不管他們的身份附加成分),就讓我等思維受限的人感覺不到詩歌應該(這個“應該”也是局限性的)具有的“美”。
關于詩歌的美,音韻美也好,樣式美也好,這都只是比較初級的淺認知。就像一頓美好的大餐,各種風味各種神奇的烹飪手法各種菜品的樣式,是其必不可少的讓人樂于接受的外在形式,盡管究其根本而言,吃飯菜僅僅是獲取延續生命的營養。所有藝術的美應該是有共性的,都會有要么美好,要么深刻,要么悲壯,要么豪邁,要么哀婉,等等之類,都需要以特定的方式觸及人的心靈和精神。
我曾經在語文課上給學生舉過例子。我說,“千萬不要以為把‘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個雞蛋一碗湯圓’這句話排列成
‘我
今天早上
吃了
一個雞蛋
一碗湯圓’,
這個樣子就是詩歌了?!比缓笤俳o大家講了詩歌的靈魂是要傳達出來的情感、情緒、思想、哲理等,而詩歌特有的表達方式是需要有靈動的、特別的、能引人共鳴的“象”,然后還有詩歌特有的語言表達技巧,等等之類。這里就不一一細說。
估計是哪個學生上課沒專心聽講,只聽了個片段進去,把我舉的不是詩歌的例子當成了詩歌的范文了,甚至還把這個當成經驗教給別人了。要不,怎么就出了像賈淺淺這樣的人排列出類似的文字,還被人追捧呢?
至于內容,當然,我也沒法否定,這么個大千世界,畢竟,也會可能,應該,也是有人就能在“屎”“尿”中找到美好的感受和共鳴的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那些發出雜音的人們,我送你們一首小詩《閉嘴》:
請
你們
閉嘴!
□楊華
新聞推薦
近日,演員鄧萃雯因拔倒刺入院手術的消息,在微博上引起熱議。她在微博中說道,在此給大家一個善意的提議,如果你們“不幸”手指...